代理品牌
BRAND
betway必威网页
一种柴油机消防泵直角齿轮箱油管结构

1.一种柴油机消防泵直角齿轮箱油管结构,其特征是:包括进油管(1)、输油管(3)、
出油管(4)和混合油管(5),所述进油管(1)的一端经通孔伸入直角齿轮箱壳体(9)的上部,
进油管的出口连接有油分配器(2),油分配器(2)固定设置在直角齿轮箱壳体(9)的内壁上,
油分配器出口(22)与输油管(3)连通,输油管(3)的另一端连接有喷油嘴(61),输油管(3)固
定在直角齿轮箱壳体(9)的内壁上,所述出油管(4)设置在直角齿轮箱壳体(9)的底部,出油
管(4)的一端设置在直角齿轮箱内,出油管(4)的另一端经通孔伸出直角齿轮箱壳体(9)外
部并与混合油管(5)通过法兰(54)连接,混合油管(5)的另一端连接有输油管道,混合油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消防泵直角齿轮箱油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螺旋棒
片(512)组成,螺旋棒(51)的一端通过连接块(52)与混合油管(5)进口处的管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消防泵直角齿轮箱油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输油管
(3)的数量与油分配器出口(22)的数量相同,输油管(3)沿直角齿轮箱壳体(9)的内壁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消防泵直角齿轮箱油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喷油嘴
(61)的前端设有文丘里喷嘴(62),喷油嘴(61)与文丘里喷嘴(62)通过加强筋(6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消防泵直角齿轮箱油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喷油嘴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柴油机消防泵直角齿轮箱油管结构,其特征是:所
立式消防泵轴,驱动消防泵工作。柴油机消防泵工作时直角齿轮箱内的齿轮高速转动,齿轮
间摩擦产生较大的热量,需要大量润滑油对其进行润滑和冷却,并通过润滑油流动带走齿
轮摩擦产生的废屑,以保证消防泵的正常运行。现有的消防泵润滑油外部冷却循环油路通
过多根输油管向直角齿轮箱内部不同位置输送润滑油,齿轮箱壳体上需要开设多个通孔,
输油管数量多,占用空间大,给安装检修带来不便;输油软管易发生扭曲、相互牵拉,或由于
泵体的震动使输油软管与周围部件摩擦发生破损,出现漏油现象,给消防安全带来隐患。
角齿轮箱油管结构,包括进油管、输油管、出油管和混合油管,所述进油管的一端经通孔伸
入直角齿轮箱壳体的上部,进油管的出口连接有油分配器,油分配器固定设置在直角齿轮
箱壳体的内壁上,油分配器出口与输油管连通,输油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喷油嘴,输油管固定
在直角齿轮箱壳体的内壁上,所述出油管设置在直角齿轮箱壳体的底部,出油管的一端设
置在直角齿轮箱内,出油管的另一端经通孔伸出直角齿轮箱壳体外部并与混合油管通过法
优选的,在喷油嘴的前端设置文丘里喷嘴,喷油嘴与文丘里喷嘴通过加强筋连接。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根进油管穿过直角齿轮箱壳体后再利用油分配器将润
滑油输送到齿轮副各部位,各输油管独立固定在直角齿轮箱壳体内壁上,减少了在齿轮箱
壳体上开设通孔的数量,避免大量输油管线占据空间及输油管之间的牵拉、扭曲、磨损,使
(2)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喷油嘴对齿轮副进行喷油,能有效保障齿轮的润滑和冷却,
并通过设置螺旋形结构喷嘴和加设文丘里喷嘴增大喷油力度,将通过油分配器分流的润滑
(3)直角齿轮箱内各部位排出的润滑油温度不同,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出油管的一
端设置混合油管,将润滑油初步混合均匀再通过输油管道排入储油装置,更加有助于整个油
(4)本实用新型的进油管、输油管和出油管均由金属材料制造成,耐高温、不易老化,
图中:1‑进油管;2‑油分配器;21‑油分配器进口;22‑油分配器出口;3‑输油管;4‑
出油管;5‑混合油管;51‑螺旋棒;511‑圆柱轴;512‑螺旋片;52‑连接块;53‑法兰;61‑喷油
嘴;62‑文丘里喷嘴;63‑加强筋;64‑螺旋形结构喷嘴;7‑卡扣;8‑齿轮副;9‑直角齿轮箱壳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方法、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
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
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
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
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
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能够最终靠中间媒
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
如图1、3、4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案:一种柴油机消防泵直角齿轮箱油管结
构,包括进油管1、输油管3、出油管4和混合油管5。进油管1的一端经通孔伸入直角齿轮箱壳
体9的上部,进油管的出口连接有油分配器2。油分配器2固定设置在直角齿轮箱壳体9的内
壁上,油分配器出口22与输油管3连通。设置一根进油管穿过直角齿轮箱壳体后再利用油分
配器将润滑油输送到齿轮副各部位,可减少在齿轮箱壳体上开设通孔的数量,同时也减少
输油管3的数量与油分配器出口22的数量相同,输油管3沿直角齿轮箱壳体9的内
壁环形分布。本实施例中输油管3的数量为八根,分别竖直设置在油分配器2的两侧,并沿直
角齿轮箱壳体9的内壁分布,上面四根输油管较长,能到达纵向齿轮的两侧,配合喷油嘴61
对纵向齿轮进行润滑和冷却。下部的四根输油管3长度不同,分别沿横向齿轮的外周分布,
以对横向齿轮的各部位喷洒润滑油。设置多个不同位置输油管和喷油嘴的油管结构能精准
地对齿轮副的各啮合处润滑冷却。输油管3通过卡扣固定在直角齿轮箱壳体的内壁上,减小
输油管3的一端连接有喷油嘴61,如图7所示,还可以喷油嘴61的前端设有文丘里
喷嘴62,喷油嘴61与文丘里喷嘴62通过加强筋63连接。当润滑油从喷油嘴61进入文丘里喷
嘴62,通过油分配器2分流后的润滑油被快速压缩再扩张,流速和冲力显著增加,润滑油可
以更有力喷洒到齿轮啮合处。如图8所示,还可以连接螺旋形结构喷嘴64,增强润滑油冲力。
如图3、5、6所示,出油管4设置在直角齿轮箱壳体9的底部,出油管4的一端设置在
直角齿轮箱内,出油管4的另一端经通孔伸出直角齿轮箱壳体9外部并与混合油管5通过法
兰54连接,混合油管5的另一端连接有输油管道,混合油管5内设置有螺旋棒51。螺旋棒51设
置在混合油管5的中心轴线的一端通过连接块52与混合油管5进口处的管壁连接。润滑油经过混合油管5初步混
合均匀后再通过输油管道排入储油装置。增加了混合油管的油管结构使整个油路循环系统
用金属材料制造成的进油管1、输油管3和出油管4耐高温、不易老化,可使油管结构
油经温控阀调节流入冷却器,冷却后的润滑油经进油管到达油分配器,润滑油被分流后通
过油分配器出口送入多个输油管,到达喷油嘴,喷洒到齿轮副上进行润滑和冷却。多余的润
滑油流到齿轮箱壳体底部,经出油管流入混合油管,初步混合均匀后流回储油箱中循环使
的技术人员来说,凡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替换和

